本报记者就海鸥召回项目专访相关专家——海鸥召回将促进生态环境修复
本报记者就海鸥召回项目专访相关专家——
海鸥召回将促进生态环境修复2016-07-29 03:31:41
本报讯(记者
汪慧珊)“三亚历史上有过燕鸥吗?”“如何保证燕鸥能在三亚繁殖?”“三亚召回海鸥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近日,三亚“海鸥召回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所长陈宏和海洋保护专家罗九如。他们一致认为,海鸥召回项目,将促进三亚生态环境修复。
燕鸥是否可以称为海鸥?它们有什么联系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在网上输入“燕鸥”一词,搜狗百科最后区别燕鸥的解释为:燕鸥是海鸥中的一种。海鸥大致可分为两类:尾巴圆形的一类为鸥;另一类尾巴是叉形,因为像燕子的尾巴,所以称其为燕鸥。360百科的解释也极为相似。搜狗百科中,广义的海鸥是鸥科40余种海鸟的总称。 “上世纪70年代我到三亚调研,亲眼看见海上有铺天盖地的海鸥。”罗九如说,这几年她访问过上百个渔民,而渔民都异口同声地回复三亚是有燕鸥的,不仅冬天有,夏天也有。为此,罗九如一边奔波,从万宁到西沙,寻找海鸥的踪影;一边咨询鸟类专家,探讨海鸥引进和繁育方案;同时积极联系景区等企业,寻求场地和资金支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据了解,去年7月,三亚蓝丝带志愿者曾在南山附近发现了一小批燕鸥;今年5月,蓝丝带海鸥项目负责人李鑫又在海棠湾林旺后海发现了几只燕鸥。对于这些惊喜的发现,蓝丝带都做了文字、图片和视频记录,作为宝贵的资料储存。 “三亚海鸥召回项目是一项值得鼓励的行为,它能引导人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自然。”陈宏表示,海鸥和燕鸥属于鸻形目鸥亚目的物种,分别属于鸥科和燕鸥科,燕鸥也属于广泛意义上的海鸥。他认为,对于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这种自发的公益活动,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陈宏说,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海鸥生态修复地的规划、建设等等都有其科学的逻辑。蓝丝带从建设鸟舍着手,对于新迁入的燕鸥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和饲养,并无不妥,这也是生态系统修复中常见的方法,在鱼类、珊瑚等方面都有大量成功的实践。而从这几天的情况看,已经初步见到一些招引其它水鸟的成效。 陈宏认为,通过海鸥召回项目的实施,人们将通过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更加科学而辩证地认清三亚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优势和前景。“无论是海鸥或燕鸥,只要他们集群在三亚的天空翱翔,就说明海洋中鸟类的食物是丰富的,海洋生物是多样性的。”陈宏表示,三亚海面上的燕鸥已经很多年不见了,这几年人们逐渐有所发现,这就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标志。海鸥、燕鸥作为环境友好的标志物,种群数量是越多越好,而人工孵育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因此,海鸥召回项目,将促进三亚生态环境的修复。 “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仅限于海水中的生物,也包括水面之上的物种,如各种鸥类,鸥类属于食物量顶层的物种。”陈宏告诉记者,如果一个鸥类种群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繁衍和壮大,这就是海洋健康的重要标志,而这就也是海鸥召回项目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我为什么特别执着于召回海鸥呢?因为这不仅可以为国际旅游岛增添一份色彩,更可以创造一个朝气蓬勃的海洋立体景观。这是为三亚修复生态环境树立一面旗帜。”罗九如说,海鸥召回项目是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对海鸥进行人工干预繁殖的一次伟大尝试。她特别期望鸟类专家和业内人士能多献计献策,帮助早日实现召回海鸥的梦想。同时,她希望召回海鸥成为三亚全体市民的项目,齐心协力早日实现天空群鸥飞舞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