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新渔港 新城区 新名片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新渔港 新城区 新名片本报记者 陈吉楚 邓铭瑶 实习生 谭佳 徐敏 /文 本报记者 邢洪飚 孙清 翁叶俊 袁永东 /图2016-08-02 02:32:53
8月1日,众多渔船停泊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码头。
渔船整装待发。
新渔港喜迎开海。
热闹的南海开渔节
周边村庄群众参观三亚崖州中心渔港。
开渔仪式结束后,渔船驶出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捕鱼。
〖核心提示〗
「7月31日,三亚老渔港最后一批渔船抵达三亚崖州中心渔港;8月1日,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举行隆重的“南海开渔节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开港仪式”,这标志着三亚正式告别历史中的老渔港,走向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新渔港时代。三亚也将以崖州中心渔港为牵引,规划建设崖州湾新区,探索城市发展“4.0版”,推进海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海南打造渔港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名片;同时,建设崖州中心渔港国际航道,打造航运枢纽,为国家贡献一个新三亚。
今日本报特刊发跨版报道,为读者介绍崖州中心渔港发展背景、意义和前景,深入了解崖州中心渔港的建设、崖州湾新区的规划以及建港的南海担当等。」
三亚老港:
渔民的记忆 历史的见证
临近三亚港的南边海,是一代代渔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每日清晨,在吵吵嚷嚷声中总能闻到新鲜的海味,讨价还价声、嬉笑打闹声充满了朝霞映照的三亚港;晌午的树荫下,渔民们的老爸茶占据了主场,一日辛勤的劳作,难得闲适下来谈谈昨日的见闻与险夷;作罢,迎着西落的余晖,渔民们整装待发奔向新的征途。这是在南边海的见闻,也是一代传统渔民的生活写照。
从前,因为没有固定的船舶和岸口,出海捕鱼归来的渔民们上岸就地销售新鲜的海产品。长此以往,加上三亚每年都要经受3-4次台风的侵扰,建设一个安全避风的港口显得很迫切。勤劳勇敢的老渔民们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挖山填海,一点一点地建起了历史悠久的三亚港。
三亚港东隔鹿回头岭,与榆林港毗邻,西有马岭、金鸡岭高地,北依高山,西南面朝大海。三亚河分成两股经过港池流入大海。东瑁洲、西瑁洲与三亚港隔海相望,为天然屏障;近海有小洲岛和白排礁,是天然防波堤;东面鹿回头半岛恰好截住西南风吹入,港内风平浪静。资料显示,三亚港是海南岛南端最主要的港口,古称临川港,自古以来也是最著名的盐渔港。宋元时期成为琼岛南部重要通商港口,“商船麋集”,通航贸易频繁;明代辟为海外“番国”贡船寄泊港后,更具有了特殊的港口功能。明代三亚港,不仅成为了接纳贡船、护送朝贡方物进京的寄泊中转港,而且在天涯一方见证了海外朝贡贸易的精彩。
随着经济的恢复,三亚港成为当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杂货港口和货物集散地,进出港口货物增多,超过码头的承受能力,因此扩建三亚港码头泊位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组建了三亚港驳船队,新增1艘拖轮、5艘60吨铁驳船,1967年1500吨级的码头主体工程完工,这是建国以来三亚港投入较大的建设项目,也是三亚港的第一次扩建。1974年成立三亚港建港指挥部,扩建两个5000吨码头,1980年全部完工,1981年投产,第二次扩建后港口规模基本定型,7个泊位可以同时投入生产。从1984年开始,三亚港属海南港务局管辖。到1986年底,三亚港已建有2座码头、7个泊位、12座仓库、12座堆场、2条铁路专用线,港口装卸实现机械化和半成机械化。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形成现在的港口规模。1994年海南港口体制改革后,政企合一的港口慢慢变成了企业港口。
“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渔船开进三亚港,这么小的三亚港被挤得满满当当,休渔的时候每天都不得空去喝杯茶。”老渔民陈叔说。时代在更替,城市在发展,一个更大、更好、更全面的渔港才能满足一个强大国家的海洋事业发展。曾经,三亚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海陆空的发展历程里,水路最先发展起来,也最先衰落,不得已走向寂静或转型的道路。
三亚老渔港位于三亚市区的三亚港,渔港码头交易场地小,制冰、冷冻等生产工艺落后,安全隐患多,交易码头对周边水域污染严重;渔港避风水域小,渔船多,码头货运、渔业、客运长期相互干扰;渔船与游艇、游船的交叉穿行给海上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客运港、货运港和渔港陆域交通需要,导致三亚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为此省市领导多次批示开发建设新的中心渔港。
为解决港城发展相互制约、交通拥堵、航行安全等问题,减少港口对城市环境及交通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2005年,三亚启动了三亚港客运、货运和渔港“三港分离”工程,将货运港搬迁至距离城区约40公里的南山岬角,开辟建设南山港区;将渔港搬迁至崖州湾宁远河口西侧,建设崖州中心渔港;将三亚老港区的功能调整为以客运和海上旅游为主的客运港区。11年后的今天,老港搬迁完毕。三亚港那些曾经的辉煌将永远成为人们的记忆,新的渔港——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也将成为渔民的“新家”。
三亚新港:
渔民“新家” 三亚新增长极
不管是期待还是留恋,三亚港的明天会大不一样。不变的是,古老的港口将一如既往,默默注视着人间悲喜和城市变迁,崖州中心渔港也将开始新的篇章。
7月29日上午,南边海码头举行了搬迁启动仪式。要搬离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渔港,很多老渔民依依不舍,但是大家也都能想明白,毕竟新码头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生活、生产条件。三亚市海榆渔民合作社理事长梁亚排说,崖州中心渔港的建成,对渔民的船只、生命财产都起到了保护作用,我们会支持这项工作,渔船也会按时到中心渔港去。渔民梁亚贵说,新码头设施齐全,方便了渔民,也会给渔民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
在搬迁工作中,对于一些无法搬迁的小型渔船,政府以补贴的方式,回收小船,让渔民就地转业,洗脚上岸,从事其他工作。整体搬迁后,天涯区的600多位渔民也将在中心渔港重新安家立业,发展渔业生产。
天涯区副区长时亚南说,为了确保渔船、渔民能搬得走、住得安,天涯区还特意成立了一支14人的综合后勤服务队,派专人、专车常驻崖州中心渔港,为渔民、渔船解决生产、生活、治安各方面问题,提供综合保障。
渔港搬迁,更意味着三亚港将华丽转身成为承担旅游、商业等相关服务功能的港口,面对更多的发展选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副市长李劲松表示,未来三亚将对三亚港等周边片区进行升级改造,三亚港将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参照国内先进的典型案例,也有可能会依据“阳光海岸”的概念,效仿北京三里屯,发展酒吧、演艺等,打造成三亚最时尚最具活力的商业地带,或发展休闲渔业,引导上岸渔民转产转业、创业致富。
“别了,我心爱的老海港。再见吧,养育我们祖祖辈辈的南边海。”“三亚渔港渔民搬迁新家!”“启航!”7月31日,三亚朋友圈不少市民和媒体记者在讨论渔港搬迁。当天上午,历时3个小时、28海里,三亚老渔港最后一批渔船抵达崖州中心渔港。
8月1日,崖州中心渔港举行盛大的开渔开港仪式,世代在老渔港捕捞作业的渔民将随着渔船的搬迁,在新的渔港开始新的生活。此前,新渔港配套188套公租房保障渔民的生活,将公租房的钥匙交到188名渔民商户的手里,渔民们将住进更宽敞更明亮的新家。除已安置公租住房以外,崖州港湾投资有限公司还计划于今年9月份,开工建设第二批公租房达200套,全力安排给渔民。崖州中心渔港将成为渔民们的“新家”,也将是三亚经济新的增长极。
6月14日,省委书记罗保铭深入三亚崖州中心渔港调研渔港建设并现场办公。他叮嘱相关负责人说,崖州中心渔港建设符合国家利益、渔民福祉和三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顺民心、得民意的事,一定要乘势前进、加快建设。特别是崖州中心渔港毗邻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三亚新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要切实做好规划设计,把渔港经营好、管理好。要以建综合渔港为牵引和突破口,对崖州湾新区进行长远规划,推动多业态的港城融合,解决资源增值和渔民就业问题,使崖州湾新区成为三亚“十三五”、“十四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建设亮点。
6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罗保铭6月14日视察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时的讲话精神。他强调,要以世界前沿的视野搞好南山深水货运港、崖州中心渔港和崖州湾新区的规划,搞好顶层设计,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两港和崖州湾新区,使之成为三亚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建设的亮点,打造一个“新三亚”。
张琦强调,三亚要大手笔地建设好崖州湾新区,要按照“东精、中优、北进、西拓”的发展策略,以规划为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好南山深水货运港、崖州中心渔港和崖州湾新区。崖州中心渔港、南山货运港要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需要,按照“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渔港”的建设要求,学习深圳盐田港建设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统筹建设,把崖州中心渔港建设成为港城、产城一体化港口,推动多业态港城融合,使未来的崖州新区成为三亚“十三五”、“十四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西部城市建设的亮点,对“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渔港”、“港城、产城一体化港口”、“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建设亮点”……从省市领导的决心中,足以看出,新的崖州中心渔港将规划进崖州湾新区,建设成为未来的新三亚,并站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高度,服务于国家,服务于南海。
规划建设:
以海空“双港驱动”
建设新区实现“西拓”
崖州中心渔港项目是三亚老渔港搬迁还建项目,项目位于崖州湾宁远河口西侧,东临保港村,西至盐灶河,紧临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距三亚市区约50公里,是我国距南海渔场最近的国家一级渔港,是南海渔场作业船舶停泊、避风、卸渔、补给最便捷的基地,可建成我国南海最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是确保三亚老渔港搬迁,实现三亚“三港分离”的重大公益性民生工程。
记者从三亚城投公司了解到,崖州中心渔港的定位是:实现三亚“三港分离”,改善三亚城区市容市貌,提升生态环境;同时,先破后立,利用迁港契机新建集生产作业、后勤补给和海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中心渔港,打造海南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多功能的中心渔港,提升三亚渔业综合生产和交易水平。围绕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维权和三沙保障服务功能,建设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综合服务保障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国内先进的进口及出口水产品生产和贸易类企业,补齐三亚海产品种类,发展休闲渔业、观光游览、海上垂钓旅游、渔业体验娱乐、海洋产品会展交易、体验全球时尚的水岸餐饮,重点发展有体验式的时尚休闲娱乐综合体、海洋渔业文化展览馆、酒店等,建成展示三亚“渔人、渔业、渔文化”的美丽渔村、渔业风情小镇、海滨乐活旅游目的地和海洋产业中心。
此外,以南海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三亚及周边市县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为依托,以海洋产品交易中心和水产品保税仓库为载体,将园区打造成集交易、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研发为一体的水产品、农产品现代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洋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海洋企业总部、海洋创新产业孵化基地、海洋创新电子商务、水产品保税仓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库等产业。
中心渔港项目规划港区用地1300亩,水域1400亩,估算总投资30亿元,主要包括渔港主体工程、生产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估算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渔港主体工程、生产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路网一期、路网二期等开港必建项目;二期投资约5亿元,主要建设二期码头及疏浚、A冷库二期设备、B冷库、C制冰楼、保障性住房二期。
三亚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期建设的码头主体工程、港池航道、交易大厅、A冷库、联排制冰楼、保障房一期、路网一期、外水外电、污水处理站、港口路等项目已完工,硬件上达到了生产运营条件和老渔港搬迁要求, 57个冰鲜档口已承租开始入驻,188套配套保障性住房已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渔港综合楼、消防站、丝路之塔等配套项目正加快施工,预计2016年底可全部完工;二期建设的码头及疏浚、保障房等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预计2016年11月正式开工。
7月5日,张琦在省委六届十次全会上表示:着眼三亚的未来,将以南山货运港、崖州中心渔港以及毗邻崖州湾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航空港为牵动,推动“双港”联动和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改变崖州区发展落后的面貌,实现三亚规划发展的“西拓”。
三亚“西拓”得靠崖州中心渔港的建设,得靠崖州湾新区的建设。张琦要求,要尽快做好崖州湾新区“多规合一”规划工作,全面调整规划设计,按照海绵化建设好十余公里滨海大道,加快水电光气路“五网”建设,完成创意产业园区的学校、医院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大企业进入,大项目落地。与此同时,城投公司要在年底完成港口灯塔设计建设工作,把灯塔建成崖州湾新区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既起到航标作用,又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调研崖州中心渔港建设时指出,崖州中心渔港项目要统筹规划,着力培育临港商贸、物流、信息和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港口和产业、经济、城市功能的结合,与崖州创意产业园、崖州区形成“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建设三亚西部新城区。三亚未来将在西部打造崖州湾新区,规划建设好崖州中心渔港、南山货运港和红塘湾新机场,以海港和空港“双港”驱动带动三亚发展。
长期被“忽视”的崖州区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对此,市委常委、崖州区委书记陈正光解析,三亚在区域发展上制定了“东精、中优、北进、西拓”的思路,“西拓”指的就是向崖州要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崖州湾是三亚唯一尚未开发的湾区,随着亚龙湾、海棠湾开发进入成熟期,这片“处女地”正好成为三亚湾区经济的新兴奋点。“20多年前是亚龙湾,10多年前是海棠湾,现在轮到崖州湾了。”陈正光表示,腹地深、生态和农业资源好都是崖州的独特优势,再加上港口、高速公路、高铁及在建的新机场等配套,崖州区大开发正当其时。
崖州湾新区东起南山文化旅游区,西至梅山,背靠崖城,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5.6公里,是与海棠湾、亚龙湾、三亚湾比肩的三亚四大湾区之一;区域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港门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三亚的发祥地;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目前已建成南山货运港和中心渔港两个海上交通枢纽,环岛高铁和西线高速已通达崖州,该区距三亚红塘湾海上新机场仅18公里,随着海上新机场项目的建设,崖州湾新区将集海运、铁路、公路与空运于一体,交通优势将极为明显。崖州湾新区定位借助中心渔港搬迁契机,充分利用南海海鲜品牌优势,与三亚东中部区域差异化发展,力争将崖州湾打造成集“文化、渔业、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和科研产业基地,成为三亚整体发展中新的增长极。
记者从三亚城投公司获悉,崖州湾新区规划将借助多规合一的契机,力争实现产城一体化、港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新区新起点,全区规划全部按海绵城市、管廊城市的要求打造,确保低碳环保;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南山货运港打造成对接东南亚的国际丝路港;以港兴城,以中心渔港为中心,发展海产深加工、渔业贸易、渔业观光,增加海上娱乐、运动产品,打造独特南海渔业特色的海上渔业乐活小镇,也能兼顾南海维权的服务保障工作;城乡一体,保护性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港门村,打造具有疍家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新村;全域旅游,利用好约10万余亩南滨农场的规模效应,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将南滨农场打造成热带农业教育、观光、摄影基地;充分提炼南山景区和大小洞天旅游区的佛教和道教文化,提升崖州新区的文化品质;产城一体,结合崖州的历史积淀,打造梅山片区文化产业园,聚集人气,为三亚和乐东的持续发展集聚人才;联动先进发展地区,建立深亚产业园,打造再教育、科研基地,引进风投基金,打造企业孵化乐园。通过三个一体化的规划,各产业相融合,相辅相成,形成文化、渔业、旅游、娱乐、生活综合业态,与三亚中东部地区差异化发展,打造三亚新的旅游目的地,在带动三亚西部发展的同时,将该区域打造成三亚未来新的增长极。
展望未来:
海南面向南海的国家担当
三亚“4.0版”的发展探索
罗保铭视察崖州中心渔港时,亲切看望了渔民、渔业企业负责人、渔政和海监工作人员等,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贡献、付出牺牲的渔民兄弟送上慰问品,并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他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施工企业要各司其职,加快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建设,打造优质、高效、安全、廉洁工程,更好服务渔民生产生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南海维权大局。
崖州中心渔港服务于渔民、服务于三亚发展、服务于南海大局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张琦也在多次会议上指出,三亚面临南海、地处南疆、拥有南繁,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支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和定位。崖州中心渔港是未来崖州湾新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它不仅是海南南部的中心渔港,而且是面向南海、服务南海的一个重要渔港。
无论是开渔、开港,或者是设立渔港灯塔,还是建设崖州湾新区,都体现了海南面向海洋尤其是面向南海的主动作为与担当。以规划引领,海南通过多规合一,为建设现代化新渔港扫除障碍;以产业为主,传统渔业升级鼓励渔民进入南海祖宗海牧海耕田,传统渔业与旅游等多产业融合、新渔港升级,海南借此融入“一带一路”,主动发挥地缘优势,强化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增强中国对东南亚、南亚的辐射和影响力。以项目带动,新渔港等“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将更加便利海南渔民前往祖宗海牧海兴业,为海南更好扛起南海维权担当提供良好的综合服务和后勤保障。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大好机遇,我省依托渔港建设谋篇布局,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崖州中心渔港实现功能性开港,并举办南海开渔节,在南海局势愈加复杂的情况下,这是海南勇担国家南海担当,力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大事件,“港产城一体化”也将对海南蓝色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于7月5日召开省委六届十次全会,研究“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建设三亚崖州湾新区,把三亚新机场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门户机场”、“建设船舶维修服务保障基地并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推进三亚、儋州、文昌的3个渔船停靠港项目建设”、“建设海上渔船停靠点和建造综合补给船”等目标和任务。
三亚如何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琦在介绍三亚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做法时提出“确保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品质”,以海港、空港“双港”联动和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实现三亚“西拓”。
新渔港功能性开港、崖州湾新区建设稳步推进,这是三亚城市发展打造“4.0版”的新尝试,也是海南热带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自我革命。三亚“港产城一体化”、“双港驱动”,将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城市精品化发展迎来新的引擎。同时,将深刻改变着传统热带海洋渔业的生产生活模式,渔民、渔业公司造大船、闯深海、深加工,海南渔业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海洋是三亚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三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洋强省的展望以及对三亚崖州中心渔港高起点的定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市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及城投公司的共同努力运作,国内国际知名的浙江、湛江等海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表达了进驻意向,充分发挥了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作为我国最南端中心渔港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向“两广”、港澳台、南海海域及东南亚国家的辐射。多个重磅项目签约落户新渔港,“渔业+旅游”“渔业+文化”“渔业+金融”等多业态融合,是海南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务实之举,将深刻改变海南海洋大省而非海洋强省的既有格局,实现整个南部经济区的新一轮腾飞。
“渔港建成后,在未来要承担许多为渔民服务的任务、为三亚发展的任务、为南海维权等许多还不可预见的任务。”罗保铭视察崖州中心渔港时指出,渔港不仅要漂亮,还要有功能,主要要有国际航道,体现国际化功能,要有渔民的航道功能和旅游观光的核心产品。此外,“港口要扩建,变成一个航运枢纽,给国家贡献一个新三亚”。
新渔港、新城区、新名片、新三亚,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