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如何改革 名校校长各抒己见
未来教育如何改革 名校校长各抒己见2017-03-24 07:46:15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发言。 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发言。 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
本报博鳌3月23日电(特派记者张雪锋)大学教育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在哪里?3月23日下午,在“未来的教育”分论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教育教学改革有两件事情最重要。一方面是教育过程之中的改革,要真正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增大学生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价值引导,这将关系到学生最终能不能承担社会责任、能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邱勇说,未来的教育一定会有其新的特征,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很重要。大学要基于现有问题改进与未来发展趋势,不断采取措施去提升办学质量。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认为,简单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准备好适应和参与未来千变万化的世界。这就需要很强的能力、多方面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思考怎么从根本上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千变万化的能力。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样教、课堂怎么延伸。要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的转变、从培养专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从专业教育向全人教育转变。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也认为,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其既是一个专才又是通才,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剧烈变化。
刘良说,未来教育是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和社会就业机会教育的互动与互补。我们的课堂教育可以更多延伸到毕业生今后工作的机构中去,跟产业合作,让企业家可以更多地参与对学生进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