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谱写双拥崭新篇章三亚市第三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谱写双拥崭新篇章
三亚市第三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本报记者 胡拥军2016-08-01 04:06:28
三亚小学生与海军官兵互动。本报记者 袁永东 摄
7月29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三亚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三亚市继2007年、2012年之后,第三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这样的荣誉,是对三亚市双拥工作的高度肯定。
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谱好双拥曲。一直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心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组织领导上,市、区、社区(村)三级都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国防教育、国防动员等10多个专门工作机构;在工作规划上,坚持把双拥工作写入“十二五”规划,制定具体的目标措施;在工作制度上,军地共同制订《双拥公约》、《双拥工作守则》等10个方面的工作制度。2012年以来,三亚市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3次,市政府议军会14次,解决实际问题41项,共投入双拥工作经费11321余万元。目前,三亚市双拥办的软硬件建设都走在全省双拥系统的前列。
积极开展军地共建,多方面支持部队建设。2012年以来,全市组织机关干部、人民群众慰问部队500多次,投入慰问经费1700万元。在2015年、2016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率领四套班子领导,对35个驻市部队单位进行走访慰问,表达了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共建活动,组织了30余场“送书画进军营”活动;捐款30万多元,购置图书24000多册,援建14个军营图书室,培训各种技能官兵达2800余名;多次与部队联合举办军地青年联谊活动。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三亚市政府积极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合作,无偿划拨土地900多亩,直接投资17.2亿元支持海南分院开诊,实现了海南人民大病不出岛的梦,带动了整个海南医疗水平的提升。为确保军队重点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三亚积极做好村民的搬迁安置工作,投入27亿多元,划拨土地9000余亩,支持部队训练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部队工作生活条件。
落实军人安置和优待抚恤政策,切实排忧解难。2012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504人、退役士兵798人,组织3次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对服役期满12年、自愿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官,一次性补助标准由现行的每年兵龄8000元提高到15000元。成立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随军待业家属的就业培训、咨询、服务指导工作;2012年以来,共为8985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补助3594万元;积极为部队干部子女上学排忧解难,采取就近入学、优先照顾等各种措施,保证了军队干部子女100%的入学率;积极落实优抚医院优惠减免政策,实施“一站式”结算服务,共发放优恤补助金2122万元,减免补助各类医疗费130多万元;为4205名部队官兵发放立功受奖奖励费229.13万元,是全省发放随军待业生活补助人数、资金最多的市县。
饮水思源,驻市军警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持地方四个文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驻市军警部队义务清扫海滩60多公里,清理垃圾3200多吨,平整路面7600多米,义务植树32800余株,为驻地百姓义诊500余次,诊治病人4700余人,义务献血8400多人次。在扶贫帮困活动中,尤其在民房改造中,部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协助完成民房改造112间,救助贫困学生185人,助学捐款捐物价值92多万元,向军民文明生态村投入建设资金94万元,建立军民共建点118个,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共建点16个,特别是海军91003部队出资100多万元,建成海南省功能最全、设施最好的龙坡希望小学,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台风等自然灾害面前,驻市军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190余次,出动官兵3万多人次,车辆6100多台次、舰艇123艘次、飞机55架次,救助群众6300多人,募集捐款227万多元,挽回经济损失3.5亿多元,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更体现出部队官兵对海南这个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